亚洲制服网站/一级做性色a爰片久久毛片/国产av不卡一区/亚洲品质自拍视频网站

課程內容

莊子的心齋與坐忘:凈化心靈的重要層次

文章發表:2012/10/8 16:47:52 文章出處:互聯網 作者:未知 【字體:

當我們把各種外在有形的限制排除之后,就要設法回歸內在,因為一個人一生中所接觸到的苦樂,都是由他的自我所造成,也是自我在感受這些苦樂的,為了回歸內在,莊子提出了三個步驟:第一,要弄清楚什么叫“知”?第二,從“知”回到“心”。“知”代表我與外在世界對立,我要去了解它。如何去知?就要靠心的作用。第三,提升到天人合一。
  我們先要了解“知”到底是好還是壞?莊子用了一個比喻說明:南海之帝、北海之帝經常到中央之帝這里來玩,中央之帝招待他們,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很感激,心想:每個人都有七竅,可以用來觀察感知,但中央之帝叫“渾沌”,渾沌就是沒有七竅,那多不方便!他既然對我們這么好,我們就要感激他。因此南北二海之帝每天替中央之帝開一個竅,開到了第七天,渾沌就死了。這說明什么?說明渾沌原來是沒有區分的,是一種混同唯一的狀態,是和諧圓滿、沒有分裂的。你一旦替他開了七竅,使他可以得到知識,一旦得到知識,他馬上就喪失了“道”。這個“道”是最重要的,你為了追求知識的話,就可能喪失了“道”。
  莊子強調一個人的研究態度。首先是,“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舉例來說,宇宙之外有沒有上帝呢?這是存而不論的。因為你不能證明,也不能否定,所以不要去談。其次是,“六合之內,圣人論而不議”。你可以說,但不要去詳細討論。譬如,天文學是什么?地理學是什么?這是六合之內的問題,你可以發表個人見解,但不須與人商議。第三是,“春秋經世,先王之志,圣人議而不辯”。我們古代有很多圣王,他們怎么治理老百姓,你可以去商議,但是不要辯論,你一辯論,麻煩就來了。這些都值得我們參考。當你一步一步把知的范圍限制在一個有效的情況之下,就能自我約束,不要太多不必要的知識。否則,你知道得愈多,離“道”愈遠。“道”原來是整體,既然是整體,你就不應該把它區分。而你在“知”的時候,一定會造成區分的效果。所以莊子要設法回到內心的層次,第一步就是弄清楚“知”。
  第二步是要找到“知的根源”,知的根源在于心。因此就出現一個特別的觀念:“心齋”。心齋,代表你的心像吃素一樣,不要想葷的事情。如何才是心齋?莊子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個工匠很會雕刻,他刻的人與真人完全一樣。君王看了嚇一跳,問他:怎么能刻得那么像呢?工匠回答說:我開始刻的時候,一定要先守齋,三天之后,心里就不會想“慶賞爵祿”,就是說不去想會得到什么賞賜,或者別人會不會給我一個官做?守齋五天之后就不敢想“非譽巧拙”,就是想別人會不會稱贊我,說我技巧很高呢?七天之后,就忘了自己有四肢五官了。所以,心齋的意思,就是把功名利祿統統排除;把別人對你這種技術的稱贊也都設法排除;最后連自己的生命都要設法超越,然后才去雕刻。這個時候,你的雕刻已經沒有主觀的欲望成見,刻什么像什么,等于是宇宙的力量在你身上表現出來。你沒有一個自我,反而不受隔閡與限制了。
  這個心齋的比喻說明了:我們的心平常都是向外追逐,追逐許多具體的東西而不知道回頭,以致忽略了這個心本身只有一個作用,就是要讓它靜下來,從虛到靜,從靜到明。我們的心如果充滿各種欲望的話,它就是亂糟糟的,把所有的欲望都排除掉之后,它自然就虛了,虛了之后它自然就靜下來,靜下來有什么好處呢?水如果靜下來,就可以當鏡子來用,照出一個人長什么樣子。我們的心也是一樣,從虛到靜再到明,心若澄明的話,宇宙萬物皆在我心中,我一看就看到真相。我們一般很容易扭曲我們所看到的事物,以我們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愿望來扭曲,因此我們都看到自己想要看的部分,專家學者也不例外。譬如,有一群人一起散步,撞頭看見天上的月亮,第一個人說“月亮的光是從太陽光折射而來的”,因為這個人是天文學家。第二個人說“嫦娥奔月是多么的美”,這個人當然是文學家或詩人。第三個人說“月亮是上帝的另一種啟示,讓我們在夜晚也可以看到光明,不致迷路”,這個人顯然是宗教家。每一個人看到月亮,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這樣就不能看到月亮的真相。當然,我們也很難說月亮的真相是什么?你一說是什么,就代表你已經設有立場;在這種情形之下,你又何必區分它是不是月亮呢?所以莊子設法讓我們在“心齋”這個層次中,讓自己的心由虛到靜到明。
  另外有個方法叫“坐忘”。坐忘就是我坐這里休息,突然之間忘了我是誰。如何去描寫這個情況呢?譬如,當你覺得你有腳時,表示你的鞋子有問題,你的鞋子可能太小了。當你中午吃完飯時,覺得你有個肚子,這表示你的腰帶太緊了。所以你忘掉自己的腳,代表鞋子正好,忘記是非的話,代表內心處在一個和諧的狀態。所以舒適的鞋子是不會讓你感覺到的。如果說你戴著眼鏡立刻發現自己戴著眼鏡,就表示鏡片很臟了。任何東西都一樣,當你一眼就看到它的存在,代表著它有問題。為什么?一個人活在這世界上,就像魚活在湖里面一樣,它根本忘記自己是一條魚,當它記起自己是一條魚的時候,代表它已離開了水。你看沙灘上的魚,一直在掙扎著,因為它發現自己是一條魚,需要水。在水里游的魚,常不覺得自己是條魚,它覺得自己就像處在“道”里面,完全忘記自己是誰。
  但是,“忘記”這個詞,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很不容易。由此,莊子特別提到孝順的幾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用敬來孝順,這一點最為容易。譬如,對父母親要保持尊敬,早上起來要行鞠躬禮,晚上睡覺前再好好請安,這個很容易。第二個層次比較難,是用愛去孝順。愛需要把內心的感情表達出來,要知道父母的需求,要替父母設想,這就比較難。第三個層次也難,是“忘親”,把父母親忘記。為什么說把父母親忘記才是真正的孝順呢?譬如,我跟父母親生活在一起,一天到晚想到父母親在我旁邊,以致我需要敬他愛他,這代表我心里面有隔閡。但一個真正孝順的人跟父母在一起的時候,他非常自在,怡然自得。父母也會覺得小孩跟他在一起沒有代溝,而生活得非常愉快。所以第三個層次要忘親,忘掉父母親才能相處和諧。第四個層次是讓父母親把我忘記,這就更難了。譬如說,我跟父母親在一起,父母覺得我在他們身邊,真是如魚得水,很開心的樣子。若是父母都不覺得我在他們身邊,這代表著父母完全感覺不到我給他們帶來的困擾。這個思想很有趣,它跟儒家孔子的思想有一點接近,孔子在《論語》里面提到,一個人如果真正孝順的話,就要使“父母唯其疾之憂”,就是讓父母只要為我的疾病而擔心;如果父母只為我的疾病擔心,那代表我從讀書開始到就業到成家,都不讓父母擔心,只有生病是難免的。所以父母如果只為我的疾病擔心的話,代表我是一個很孝順的人。這就等于讓父母親把我忘記。還有更難的,第五個層次是我把天下忘記,譬如,現在國際情勢如何?中國將來情形怎樣?我都把它忘記。我想最難的就是第六個層次,讓天下把我忘記。你如果能做到“讓天下把我忘記”的話,那是最高境界。這一點很難做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學校或是公司機關,你如果明天不去上班,馬上就有人提醒你,因為別人隨時在注意你的情況。相對的,我們也在注意別人,所以這世界就構成一張網,彼此把對方網住,世界這一張大的羅網,沒有人可以擺脫,無論是快樂或是痛苦都在其中。所以莊子強調“坐忘”是有道理的,至少希望我們平常要設法少用些心機。
  有一次,莊子遇到一個老人從好遠的地方提水回家,就對他說:“你怎么不用機器來幫忙呢?”老人說:“這不好,因為用機器一定需要機心,也就是說心里面想如何利用最少的力氣達到最大的效果。你一有機心,心中就會起伏動蕩。”的確,以前我們都說有一個抽水機就不錯了,你打一打就有水上來,后來用馬達抽水,再進一步,水龍頭一開就有水了。但這機器若出了問題,你無法知道水源在哪里?如果你是用原始方法去挑水的話,就不會有這種煩惱。所以莊子這種想法,是設法符合人們最自然的理念,如果你能跟大自然完全和諧相處的話,雖然你生活上會浪費許多時間,但是在他的眼光里,時間算什么?你何必節省時間,然后去做各種無聊的事情,造成人間許多災難與傷害,而再花時間來收拾善后呢?與其如此,還不如回到比較原始的情況,反而可以使你活得更為自在。只不過一般人沒有這個智慧可以及早發現將來的結果,他看不到那么遠,只能看到眼前的效果,而忽略了這個效果所付出的代價是很高的。由此可見,“心齋”到“坐忘”是莊子思想中很重要的兩個心靈層次。

 

在線報名(提交表單后我們將及時聯系您)
課程: *
姓名:
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