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時代的沖擊下 儒學藝術何去何從
——本文由藝術網提供。以獨家視點解析當代文化、藝術業之現狀。儒學文化,小編相信大部分中國人都會略知一二。包括古代儒學東亞文化圈中的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可以說儒學不僅影響了國人的本位思想,更在亞洲、全世界產生了讓世人為之震撼的力量。這篇文章我就僅僅談一談中國。儒家思想并非一塵不變,隨著歷史的演變也不斷產生著適應性的發展,或者說是“進化”。最初孔子所提出的儒家思想其核心在于“仁”和“禮”,孔子相信,仁者愛人下的社會,可以得到有序、穩定、積極的發展,當然,對他來說,最根本的,是恢復封建王朝的統治,因而所謂的“仁”之下,蘊藏著更為重要的等級制度,任何人都需要恪守與生俱來的社會地位絕對不可以逾越。其局限性在現在看來非常明顯,當然,在封建社會為主流的古代社會,這樣倒退式的發展觀我們是可以理解的。漢代以來,儒學思想在中國文化領域占有主導地位,而儒學的美學觀念一直是中國美學思想的主流,隨著時代推進,儒學的美學觀念又融入了道家、法家的養分,形成中國特色的美學。要談及儒學近千年的發展史一篇文章是寫不完的,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我想重點談一談荀子的“禮法兼治”。“不純正”的儒學繼承思想禮儀,是我們中國人一貫引以為豪的傳統,中國人尤為講究禮儀規范,小到家庭生活,大到社會生活,禮儀無處不在,雖然可能很多人并未真正在意,但在潛移默化之中,它早已成為國人習慣遵從的一套模式。這并不僅限于精神文化,在中國歷來的藝術品傳承過程中,就蘊含著這些禮儀規范,包括藝術網所售的玉器、翡翠、書畫等品類。所謂“禮法兼治”,是繼孔子之后,由戰國時期的荀子提出,和他同一時代的儒學代表還有孟子,相比荀子而言,孟子是一位中規中矩的儒學繼承者,暫且不談。荀子最大的突破,在于打破了禮治的局限,主張禮法兼治,王霸并用。核心在于通過這樣雙管齊下的模式,來最大得限制人們的不良言行,維護社會穩定。這一點尤為重要,從他的思想中,我可以看到一絲法制社會的理想縮影,著名的法家思想代表韓非、李斯皆出于其門下。實際上就這一點而言,無論是古代封建社會,還是現代社會,都是有共性的。社會需要“法”來束縛不利于社會發展的行為。封建社會,君王需要他的王公大臣來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來維護社會的穩定,更重要的是自身的統治力量;現代社會,我們同樣需要法律來保護我們自身、親人、朋友的物質或精神利益。總體而言,法的效應總是立在禮之上的。令人“糾結”的禮法兼治近年來,高度發達的互聯網技術將人們帶到了新的時代,這是一個信息爆炸式發展和傳播的時代,它隨著社會的發展,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甚至可以影響到我們的傳統行為模式。大數字是一個近年來新進引出的概念。企業分析消費群體特性,以擴大產品銷量,需要收集大量的數據來進行分析總結,國家需要大量的數據來制定或修改落后的法律法規。根據人們的生活習慣、消費習慣以及流動特性等數據分析,都可以制定一系列極具有針對性的政策。百度有償對外銷售其擁有的大量用戶數據可以證明信息時代下,互聯網技術的重要性。與此同時,這樣一個特殊的時代,也逐漸改變著人們固有的思想模式。實際上“禮法兼治”在今天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維護社會的穩定發展,其一固然需要嚴格、完善的法律體系;其二發揮著輔助作用的是依靠著人們與生俱來的禮教規范,對“善”與“惡”準確的判別。在這二者相互融合之下,損害到社會、個人利益的行為個體都會受到應有的懲罰(法律為主)。然而,互聯網時代下,本以法為上,禮為下的天枰發生了變化,很大程度上,禮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凌駕于法之上。以2010年藥家鑫殺人案為例,這是引發社會轟動和普遍輿論的案件。實際上至今對于藥家鑫死刑的判決都存在著某些爭議。由于藥家鑫本人有悔罪、愿意盡全力賠償以及所謂的激情殺人等情節,死刑恐怕并非唯一選擇。但是這起案件激起了全社會的憤慨,人們在互聯網的輿論普遍認為其罪當誅。大多數持有這樣觀點的人,其判斷依據并非自身具有的法律知識所決定的,我相信,實際上大部分人是沒有專業的法律素養的,左右他們判斷的最大因素,在于自身對道德,對禮教的定義。藥家鑫案,激烈得觸犯了社會人民的道德底線,行為良知底線,引起人們如此之大的憤慨并不意外。不同的是,以往鐵打不動的法律在這一次,難免為之動搖。過于激烈的社會輿論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影響到了法官的判決。法律的根本,在于以維護社會穩定為核心,一邊倒的社會輿論無疑給法官出了一道難題。這是一個公眾所公認的“禮”逐漸重于人為制定“法”的典型案例。全民收藏時代,藝術網堅守藝術品本真從上述案例來看,互聯網高度發的,全民記者時代下的儒學文化似有變味道,這也是小部分所謂藝術家脫離藝術本真,而創造媚俗藝術品博取最大效益的原因之一。人們正處在社會文明高速發展階段,然而時代發展愈快,歧途也自然越來越多,在這過程中,守住我們的文化、道德底線至關重要。同樣,全民收藏時代,守住中華傳統藝術品應有的本真也成為了每個人的義務和責任。過去,這些行為涉及人群大多僅為藝術界的創作家,但在今天,每一個收藏家都可能會影響整個社會藝術品的發展體系和方向,簡單而言,即收藏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如何收藏到這些真正的中華瑰寶,并從中感受中華儒學文化的魅力?實際上近年來順勢而生的藝術品電商平臺并不鮮見,以藝術網為例,一個匯集藝術品拍賣、資訊、鑒定、收藏和藝術家服務為一體并提供關于書畫、珠寶、玉器、文玩等70個藝術品品類的線上拍賣平臺。其不僅提供了藝術品的交易平臺,更為廣大收藏家提供了專業、安全和全面的藝術品鑒定、收藏服務。平民收藏家一直處于弱勢地位,因而藝術網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他們的權益。找對一個平臺很重要,畢竟它不會讓我們的收藏之路誤入歧途。從收藏中傳承儒學書法藝術作為中國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精髓,飽受著儒學文化千年以來的熏陶和影響。儒學思想,是書法創作、欣賞、批評的理論根據,學習書法是修身的有效途徑。發展書法,必須弘揚儒學。書法藝術,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也必然包含著客觀的社會生活和書法家本身的思想感情。儒學思想影響我國社會兩千多年,書法家,特別是舊時代的書法家,飽讀詩書的儒學傳人,書法的創作、欣賞與批評無不以儒學思想為中心作文。不僅如此,中國歷代文化除書法之外,實實在在的藝術品也經歷了被儒學文化感染的階段。中國的陶瓷、佛教思想藝術品,無不蘊藏著無限和諧的內涵和儒學文化中以“仁”為核心的思想。今天,我們依舊需要從這里面汲取智慧。書法的發展,瓷器的發展、其他藝術品的發展,都不能割斷歷史,脫離傳統,脫離儒學思想的軌道,需要的是更加深入的學習、研究,從中探求書法的發展方向和創新方法。在電商時代下,藝術網為這個行業帶來了迅猛發展的契機,平臺所售瓷器、玉器等藝術品于國人而言,更是中華文明的精髓。儒家思想在過去一定有其弊端,在將來也一定會產生新的缺陷和不足,然而其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發展影響毋庸置疑。對于這樣一個古老文化,我們可以隨著實際的社會發展來對其做出適應性的演變,我們也需要這樣的進化以完善個人、社會、國家的不足。但是近千年來的文化積淀和精髓,我們永遠都不可拋棄。百年之間,人類、社會、世界都會革新換代,唯一穩固不變的,是思想文明,包括所有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更是幫助我們做好人、做好事的精神食糧。諸如藝術網之類的藝術品銷售平臺也一定是被我們需要的。它們也是一種載體,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藝術精髓。它們的存在,讓我們從未忘記這些千年文明積淀而來的精神和思想、發揚以儒學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的責任,亦是子子孫孫千秋萬代的責任。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原文鏈接:http://news.sina.com.cn/o/2015-09-22/doc-ifxhytxr4039577.shtml
- 上一篇:山東濟寧面向海內外招聘儒學大師
- 下一篇:儒家為何不懂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