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制服网站/一级做性色a爰片久久毛片/国产av不卡一区/亚洲品质自拍视频网站

課程內容

儒學、佛學與黃老之學

文章發表:2013/6/17 8:59:52 文章出處:本站原創 作者:佚名 【字體:

  從黃帝“問道于廣成子”可知:養生之道與治國之道是相通的。不能養生則不能治國,明矣。
  儒家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統一起來。儒家以“克己復禮”為修身手段,類似佛家“以戒為師”奠定戒定慧的基礎。儒家主張“正心誠意”講究“格物致知”,這是“明心見性”的功夫。
  佛法以“普度眾生”為根本。無論修禪悟道、修身悟道,修行的目的都是得道。圣人、仙佛無不從“修道”中得來。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朝夕之間、生死之際,無非“圣人之道”。如果能夠“照見五蘊皆空”超越時空局限,打破一切認識上的障礙和思想上的誤區,那么,人生境界就可以達到“天人合一”。如此,雖然在朝夕之間,足可以超越百千萬億劫(天眼通、佛眼通的境界)。到如此境界,方能夠超越生死、滅度眾生。子曰“夕死可矣”是一種永生的境界和寂滅的工夫(馬一浮先生對此曾有精彩論述,可以參考)。
  《道德經》講: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是以圣人不行而至,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這和儒家、佛家的主張是多么地相似啊?
  《易》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或曰:不疾而速、不言而信、無為而成。或曰:不勉而中。這和佛經中“不可思議”的許多地方是相通的。
  “悟道”的整體性和獨特性問題。
  “悟道”是“頓悟”和“漸悟”的統一,最后的工夫只有“頓悟”(或曰徹悟)。如王陽明“龍場悟道”,如六祖慧能于《金剛經》中悟道。大乘佛法最后都是“頓悟”。拖泥帶水豈能悟道?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據《論語》記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見《論語》子罕篇)梁漱溟對于這句話有一個非常獨到的見解(見《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晚年口述)之(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170頁)圣人和佛陀的境界是凡人所難以理解的。
  本人此次“因病悟道”于佛經中受益匪淺。通過佛經參悟儒經,可以直達圣人心境,明矣。
  善哉!在養病與養生中修行悟道。真是受益匪淺!
  禪宗與密宗對于佛學修養很有獨特性。
  《道德經》: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老子的“玄德”是什么呢?如果參悟佛經,特別是《金剛經》就不難領會。
  故曰:三教圣人殊途同歸,明心見性,無論佛經、道經和儒經,只不過是“同出而異名”罷了。
  《詩》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善哉斯言!
  必曰:當今之世,儒者不可以不讀佛經,明矣!
  同理,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不能用凡人眼光看待。如果參悟佛經,對于《內經》就有了全新的感悟。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如果沒有佛學修養是不行的。
  修道之人不可以不筑基。根基不穩、機緣不到,不可以聞道矣。
  無論求佛,無論修道,機緣之善非至誠之人不可。是可遇而不可求者,求之則不得矣。私心雜念,哪怕一絲一毫,皆是悟道之障,此修德者不可不知者也。
  《道德經》曰:以天下觀天下。又曰:以無事取天下。
  修身治國,莫不如此。

 

在線報名(提交表單后我們將及時聯系您)
課程: *
姓名:
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