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學系“社會主義:革命與發展”系列黨課開講
2017年4月28日,由中央編譯局世界發展戰略研究部副主任徐向梅主講的“十月革命與俄國發展道路”黨課在人文學苑5號樓成功舉行,這拉開了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社會主義:革命與發展”系列黨課的序幕。著名俄國史研究專家徐天新,歷史學系主任張帆,系黨委副書記徐健、陳捷,以及全系80余名教師、學生黨員參加了講座。講座由徐健教授主持。
“社會主義:革命與發展”系列黨課是歷史學系黨委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結合自身學科專業舉辦的主題教育活動,旨在通過回顧歷史、弘揚革命文化,引導黨員學生和教師提升理論素養,增強黨性意識,堅定理想信念。
黨課開始前,張帆為徐向梅研究員頒發了北京大學兼職教授聘書,并希望徐向梅今后能夠多向同學們傳授俄國史有關知識,彌補同學們在這方面學習的短板。徐向梅表示,對能夠擔任北京大學兼職教授感到非常榮幸,今后會努力幫助同學們了解俄國及蘇聯歷史,讓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全面發展。
隨后,徐向梅回顧了目前有關十月革命歷史的研究近況,并指出,作為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社會主義革命,十月革命的爆發既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也是俄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進行的一次選擇。之后,徐向梅對“什么是十月革命道路”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闡釋。她指出,“十月革命道路”是“以暴力手段武裝奪取政權為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開辟道路的道路”,十月革命是俄國現代化發展的一個階段,是無產階級勝利的革命。同時,她還強調,蘇聯的解體是之后幾十年體制僵化的結果,不能歸咎于十月革命的發生。徐向梅著重說明了十月革命對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產生的影響,指出十月革命的發生使社會主義國家新形式誕生、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得到了實踐,此后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建設的經驗和教訓為世界現代化的發展提供了一種全新模式,并逐步和其他模式相互借鑒,成為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接著,參與講座的師生進行了精彩互動和交流。徐向梅針對大家提出的“蘇聯與俄羅斯內政外交政策的區別”“蘇聯民族問題的實際處理情況”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黨員聽眾紛紛表示,徐向梅的講座有助于自己了解十月革命歷史、還原20世紀俄國真實發展道路,補足了這方面的知識空白。
最后,徐天新進行總結發言。他強調,歷史從來就不是直線前進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曲折需要我們客觀地去面對,不能只因為蘇聯的解體就徹底否定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和其帶來的積極作用。
歷史學系黨委“社會主義:革命與發展”系列黨課今后還將定期開展。
編輯:白楊
課程: | * |
姓名: | |
手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