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禪的起源
“禪”是從梵文的“禪那”這個詞音翻譯過來的,用今天的話來說,“禪”實際上是一個外來語,它的意思是“思維修”或“靜慮”,屬于菩薩行六度中的一度,指的是一種修行的方法。佛陀立教,把“戒、定、慧”立為基本三學,是每個佛教徒必須修持根本法門。我們這里所說的“禪”是禪宗所傳的禪, 與六度中的“禪定”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在印度,“禪定”可以說是最古老的一種修行的方式,早在佛教成立之前即已盛行.佛教傳入中國后,歷代祖師和各個宗派,無不以“禪定”或“禪觀”為其修行和立宗的根本。與“禪”相聯的有禪觀、禪定、禪心、禪意、禪味、禪法、禪風、禪機等由禪引伸出來的禪語,真是豐富多彩,韻味無窮。
禪宗興起之后,它所提倡的“禪”與原來的“禪觀”或“禪定”雖有其相同的一面,更有其不同的一面,對于相同的一面就不去說它,那么不同的是什么呢?
第一,禪宗的“禪”是一種認識。與其說它是六度中的“禪定度”,還不如說它是六度中的“智慧度”。
第二,禪宗在方法上重視學人與其師的直接對話,以啟發學人的智慧。
第三,禪宗的目的第一步是開悟,認為只有“悟后起修”,才能事半功倍。
第四,禪宗的修行是將日常生活與人心的凈化緊密結合,認為“平常心是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以出世的隨神做入世的事業。
- 上一篇:沒有了
- 下一篇:禪學故事
在線報名(提交表單后我們將及時聯系您)
課程: | * |
姓名: | |
手機: | * |